江蘇,經濟發達是品牌,社科繁榮同樣是名片。
  省委、省政府始終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工作。2012年省委、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加快推進社科強省建設實施意見》,明確提出“社科強省”建設目標,即到2020年,基本形成與江蘇“兩個率先”進程相適應,與文化強省、科教與人才強省相匹配,在全國具有領先地位與明顯優勢的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格局。這成為推動江蘇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動員令。
  如今,江蘇省社科界第八次代表大會召開在即,這意味著我省踏上了加快建設社科強省的新徵程。“過去十年,省社科聯發揮了橋梁和紐帶作用,把江蘇的社科工作者聯合起來,既出一流成果,也為地方的發展、企業的發展,乃至文化的傳承貢獻了力量。”省社科聯主席、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洪銀興說。
  走出書齋,
  理論研究助推科學決策
  率先發展的地區,必然率先碰到發展中的難題。下轉2版
  上接1版江蘇在大力實施“八項工程”、奮力推進“兩個率先”的進程中,面臨著一系列重大現實問題和前沿課題。
  “春江水暖鴨先知”,社科理論研究者責無旁貸要做探路者。南京大學、省社科院、省社科聯聯合舉辦的江蘇發展高層論壇堅持了十多年,適時為省委、省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咨詢服務,為江蘇企業發展提供戰略性咨詢和診斷服務,已成為我省推進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一個重要平臺。
  為進一步加強智庫建設和決策咨詢研究工作,2011年11月省社科聯牽頭成立了首批決策咨詢研究基地,直接服務於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決策。目前,研究基地總數發展到39家。研究基地密切關註和跟蹤研究江蘇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現實問題,切實發揮決策咨詢作用,成為省內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決策咨詢高端平臺。據統計,到2014年各研究基地上報了近200項決策咨詢課題成果,有70多項研究成果得到省委書記羅志軍、省長李學勇等領導同志的重要批示,其中2014年就有20多項。
  決策咨詢基地也是江蘇探索科研管理創新的有益嘗試。它實行以省內高校科研院所為第一責任單位、相關省級部門參與建設、中央國家機關或在京高校科研院所專家以首席專家身份參加的三方協同模式。今年南京大學商學院張二震教授的研究課題《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就是南京大學經濟國際化研究基地與省商務廳的合作結晶。“有官方參與,學者的研究可以把準脈,避免空對空,從而把社科研究力量轉換成社會生產力。而政府部門得益於專家的智力支持,決策可以更加科學。再者,決策咨詢基地為青年博士提供舞臺,促進了社科青年人才的培養。”張二震深有體會地說。對此,東南大學社科處處長周佑勇也深有同感,“決策咨詢基地充分體現了理論與應用的有機結合,如此多的決策咨詢成果直接服務於政府的決策工作,這在全國是不多見的。”
  整合資源,多重平臺推進學術繁榮
  江蘇是文化大省、教育大省,擁有深厚的哲學社會科學底蘊,關鍵要整合資源,把社科“五路大軍”凝聚成推動社科強省建設的強大合力。我省2012年起啟動實施了“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全面提升高校學科建設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同年,“高校協同創新計劃”付諸實施,有效促進了高等教育與科技、經濟、文化的有機結合。目前,江蘇文、史、哲、語言學等基礎學科保持旺盛活力,經濟學、管理學等應用學科位居全國前列,交叉學科的發展勢頭喜人。
  為切實加強對社科強省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我省成立了由17個部門和南京市參加的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領導小組。省社科聯也通過搭建多種形式的平臺,有效凝聚了各方面社科力量。已連續舉辦七屆的全省社科學術大會,成為江蘇社科界的“華山論劍”。這裡既有專題論壇,供各路精英同台演講交流;又有高層論壇,供學術高手切磋探討。“如今學科分工越來越細緻,但現代化問題是複雜的,單靠一個辦法是不能解決的。”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張鳳陽說,“學術大會讓各個領域的學術成果在綜合平臺上展示,好比‘盲人摸象’,大家從不同的角度去摸索判斷,最後就能趨近一個‘大象’的形態。”
  社科類學會一直是社科蘇軍的聯繫紐帶和重要力量,數量和質量都位於全國前列。目前,省級學會就有147個。為加強學會管理,省社科聯首創了學會工作協作制度,取得良好反響。江蘇省保險學會就是受益者之一。“由於人們對保險人員的偏見,我們學會的公益講座遇到阻力,在社科聯的協調下,問題很快得到解決。”保險學會秘書長張正寶說,“這充分體現了省社科聯‘聯’與‘合’的作用,對學會的基礎建設、學術研究提供了很多幫助。”
  豐富多彩的社科普及活動,是江蘇社科繁榮的又一體現。10年來,全省開展各類社會性公益活動2萬餘次,每年全省社科普及直接受眾超過100萬人次,輻射數百萬人群。作為50家省級社科普及示範基地之一,金陵圖書館通過“金圖講壇”、各類展覽、“朗讀者”公益行動等積極推進社科普及。“社科普及本就是圖書館的四大功能之一,我們要讓社科公共服務最大程度地惠及社會各界。”金陵圖書館黨委書記、副館長焦翔說。
  勇於攀登,築造人才和成果高地
  在加快建設社科強省的道路上,江蘇勇攀高峰,提出了建設“五大高地”、實施“五大行動”的目標——建設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研究高地,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創新行動;建設基本現代化實踐創新研究高地,實施應用對策研究拓展行動;建設江蘇社科優勢學科高地,實施重點學科登峰行動;建設江蘇歷史文化研究高地,實施歷史文化傳承創新行動;建設國際學術交流高地,實施江蘇文化影響力提升行動。這為社科界的發展指明瞭方向、提供了思路。
  每個高地、每個行動,都離不開一支有戰鬥力的社科蘇軍。目前,江蘇哲學社會科學各類學會的個人會員近10萬人,從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專業人員近3萬人。為進一步壯大社科人才隊伍,江蘇推出了一系列人才措施,如“333工程”、“青藍工程”、“五個一批”等,這些工程中社科類人才都占有相當比例;有些人才工程,如“江蘇青年社科英才”培育工程、“江蘇社科名家”,則專門著眼於社科人才隊伍建設。其中,“江蘇社科名家”評選活動極大增強了社科理論工作者的榮譽感和使命感,有力推動了江蘇社科研究人才隊伍建設。
  江蘇社科界曾存在“有高原,沒高峰”的說法。多年來,省有關方面通過各種杠桿和手段努力改變這種狀況並收到了成效。開展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活動,一個重要目的就是促進社科工作者樹立精品意識。“社科研究者要有一定使命感和歷史擔當,在各方面都需要一批有分量、留得下來、立得住的研究成果,省社科聯組織評獎活動意義就在於此。”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賴永海說。
  對此,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朱曉進表示認同。“社科評獎評判體係為社科研究提供了學術標準和思想標準,其理論指導性強、現實針對性強,既是對江蘇全面改革中重大問題的回應,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
  省社科聯主辦的《江蘇社會科學》雜誌成為展示江蘇學人優秀研究成果的窗口和平臺。2012年,《江蘇社會科學》入選國家社科基金第一批資助期刊,2013年獲得首屆江蘇省新聞出版政府獎,之後又獲得國家百強社科期刊獎。
  “在‘兩個率先’徵程上,我們要充分發揮‘聯合’功能,釋放‘協作’優勢,實現‘服務’價值,團結凝聚社科界‘五路大軍’,積極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努力成為推動江蘇‘兩個率先’的重要力量。”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劉德海說。本報記者 翟慎良 顏雲霞  (原標題:邁向社科強省足音鏗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p75upgxj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